Top
首页 > 正文

2023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 研究报告

《2023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持续沿用往年评估体系,着重从信息基础、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创新和数字低碳六大维度分析数字城市综合实力和各领域数字化水平,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3-10-30 10:09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 王晓宁 石竹君

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受邀在会上发布了2023数字百强市和《2023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空间载体,高质量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是实现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赛迪顾问自2019年起,深入开展数字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连续第五年发布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成果。

六大维度全面剖析城市数字体征

《2023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持续沿用往年评估体系,着重从信息基础、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创新和数字低碳六大维度分析数字城市综合实力和各领域数字化水平,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提供参考。

 

数字百强市水平稳步提升

按照全国数字百强市总体得分和建设重点不同,赛迪顾问将数字百强市分为能力搭建阶段、效能驱动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三大阶段。2023数字百强市平均得分为64.1分,平均总得分同比提升了3.2%。且各发展阶段城市的平均得分均有提升。三个阶段数字百强市竞争能力平均得分均有提升,效能驱动和创新发展阶段数字百强市数量保持增长。成都市、重庆市和杭州市从效能驱动阶段提升至创新发展阶段;温州市、长春市、石家庄市、南昌市、南通市、昆明市、南京市和泉州市从能力搭建阶段进入到效能驱动阶段。

全国数字省(区)竞争力呈现

两极分化特征

2023年,全国数字城市竞争力平均得分为48.5分,比全国数字百强市平均分低15.6分。

从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看,2023年,山东、江苏、广东数字城市建设效果突出,三省入围百强市数量占全国的39%,自2021年以来持续领跑数字城市百强,并且三省2023数字省(区)得分位居前三,综合实力凸显。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山东入围百强市数量创下新高,首次突破15个;四川入围百强市数量呈稳定上升势头,2023年增至5个;安徽入围百强市数量下降明显,从2022年的5个下降至2023年的2个。

信息基础:全国算力能力大幅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彰显

信息基础方面,各城市在网络传输、算力规模和数据资源方面的建设持续快速升级。2022年全国智算中心建成9个,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不同城市也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网络传输、算力规模和数据资源方面各有侧重,展开超前布局。济南、北京、无锡、青岛等城市的5G基站和千兆光网的建设居于全国前列;上海、南京、珠海、天津等城市,通过建设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算力中心来布局算力基础设施;重庆、成都、宜宾、德阳等城市,通过对数字资源体系的持续投入,在城市数字化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弯道超车”的主要抓手

数字经济方面,相关产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数字技术有力赋能实体经济,数实融合不断深化,点燃城市经济活力。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居于数字经济百强市头部,地位稳固;河南商丘、江西吉安成为新晋百强,中部地区追赶态势持续;成渝地区仍是西部数字经济的重要集聚区域。

从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排名来看,有14个城市数字经济排名领先GDP排名25个位次以上。其中6个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依托“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走出了围绕数字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道路。三个城市为省会(首府),这些城市集中了全省(区)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充足的资金保障,拥有发展数字经济的首位度优势。

此外,从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产业活力、人才活力三大维度来评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活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资源集聚,活力强劲。

数字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城市协同治理效能提升,城市间数字民生服务差距大

2022年,各城市在数字治理方面持续加大建设力度,政府公共服务差距逐渐缩小,市域治理逐步构建“横纵双向、多线联动”的发展格局。在2023数字城市治理城市分布中,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上海五个城市居于头部地位,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治理数字化格局。民生服务方面,2022年,随着医疗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区,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的需求扩大,远程教学、在线教育的广泛开展,居民数字内容生活不断丰富。2023年,城市数字民生服务百强城市水平差异较大,如北京、上海等头部城市随着近年来持续的资源投入,智慧化建设成效逐渐显现。

数字创新:数字创新能力呈指数级增长,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加速器”

数字创新方面,城市数字创新水平随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效的表现呈指数级增长,持续投入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长尾效应,城市发展“加速器”效应明显。不同城市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情况,或着重打造数字创新硬实力,或发挥数字创新强效应。北京依托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在数字创新场景方面成效更加突出,建成数字博物馆22个,优化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62894.3万人次,增长119.64%;深圳依托其经济特区的发展环境优势,推动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在创新场景和转化方面成效更加明显,发布61个交易场景,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

数字低碳:数字技术助力地方产业和能源绿色化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眼于数字城市的建设,低碳发展贯穿了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实力和经济水平,既是提升数字城市竞争力的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高阶目标。2023年,江苏、广东、福建分别位居数字低碳百强城市入围数量前三。短期来看,城市低碳水平更有赖于碳汇能力。龙岩等生态绿城探索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数字化夯实碳汇基础。长期来看,科学应对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是城市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深圳等经济强市利用数字化技术锻造低碳科技实力,2022年全年低碳相关专利授权量达486件,优化能源利用结构,2022年新能源渗透率达61.8%,多元化推进低碳举措。

王晓宁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转型&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总经理       石竹君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转型研究中心 分析师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