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未来,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工业软件发展进入重大机遇期,软件行业应用场景不断细化,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2023-06-26 13:57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李梦柔

未来,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工业软件发展进入重大机遇期,软件行业应用场景不断细化,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企业实力持续提升、创新动能显著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展望未来,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工业软件发展将进入重大机遇期,软件行业应用场景将不断细化,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一、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居于全省领先位置

1

‖图1:2018-2021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亿元)

来源: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

依托产业发展基础以及科技创新资源,南京市重点推进关键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南京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408亿元,累计增速9%。2021年,南京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6877.84亿元,较2018年年末增长49.65%,占江苏省软件业务收入的60.41%,产业规模始终位于全省领先水平,软件业务出口额为9.66亿美元,同比增长63.73%,利润总额为701.51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54.43万人,同比增长5.18%,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13.96%。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化转型趋势明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加速渗透,南京市软件业服务化转型趋势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服务引领软件行业持续增长。2021年,南京软件产品收入达2512.37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总量的36.53%;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993.34亿元,同比增长27.09%,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总量的58.06%,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此外,信息安全收入达127.79亿元,较2020年减少28.53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达244.33亿元,同比增长36.57%。

(三)载体建设成效显著,软件园区错落发展

南京市于2010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是全国首个被授予此荣誉的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软件产业集聚区。

2

‖图2:2021年南京市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

来源: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统计数据

2022年,作为南京软件产业的核心载体,南京“一谷两园”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接近70%。

其中,中国(南京)软件谷以打造“数字经济核心区”为目标,持续夯实基础软件、安全软件,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曾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现代通信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2021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市比重增长至36.8%。2022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600亿元,对全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四)企业实力持续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2021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达3410家,占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的69.28%,企业数量排名在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遥遥领先。在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中,南京共有8家企业入围,占江苏省80%。焦点科技、汇通达网络、南京领行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名单。重点软件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目前获评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达23家,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入库34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一。作为江苏省内的软件强市,南京市在全省软件产业发展中持续领跑,62家企业入围2022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综合实力评估指数百家企业名单。

(五)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创新平台数量领跑

2021年,南京市软件产业研发经费为437.52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占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37.57%。

在创新载体方面,累计拥有雨花台区、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2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南京成功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17家,累计达到85家,数量位列江苏省第一。

3

‖图3:2021年中国副省级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个)

来源: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统计数据

在创新活力方面,2021年,南京市登记软件著作权数量达到9.57万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2022年江苏省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中,南京有54家企业入选创新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7%。

二、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经验

(一)发布产业顶层规划,制定补贴优惠政策

南京市出台了多条提升软件产业质量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2019年11月发布《南京市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明确不同责任单位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2021年12月出台的《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是全国首个针对中国软件名城建

设提质升级的行动计划;2022年11月,南京工信局发布《关于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力工业软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此外,南京市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软件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南京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南京市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南京双软企业优惠政策等,分别从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创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采购政策等多方面为软件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二)建设知名产业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999年2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南京软件园;2000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苏软件园,成为首批国家级软件园区;2011年,南京首次提出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园,规划布局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等软件产业集聚区。

此外,南京市还建设了一批特色软件园区,如徐庄软件园、江东软件城、白下高新园、麒麟科创园等。中国(南京)软件谷重点打造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等产业集群;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原为南京软件园)重点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电网软件等产业集群;江苏软件园重点打造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产业集群。

(三)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引育高端软件人才

南京建立了全市软件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库,梳理软件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目标用户,持续发力产业招商引资。通过举办南京软博会等产业品牌活动,加强企业招引。针对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和上市软件企业,对其落户南京给予资金补贴。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做好服务工作,吸引三星、中兴通讯、亚信科技、华为、深圳豪威、麒麟软件等知名软件企业落户,吸引富士康、荣耀软件、中国移动等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创新基地,支撑本地软件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对来南京创业就业的高端软件人才给予资金、租房等补贴,对软件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实施分级奖励,强化对软件人才的支持力度。依托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开展关键软件技术攻关,探索出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四)搭建重大软件平台,持续发力信创领域

南京积极发挥软件企业集聚、软件人才汇聚等优势,围绕全市各层次、各行业的软件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化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如南京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源软件供应链平台、一站式信创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等。全面布局信创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推进CPU、整机、存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成立紫金信创产业联盟,为重点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成果展示等平台,搭建信创产业生态链,促进信创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信创适配保障中心,打造一体化信创产业支撑服务平台,覆盖信创适配测试、成果体验展示、产业学术交流、人才技术培训、适配云测试服务等功能。

三、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展望

(一)软件产业发展规模将持续攀升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标识,“软件定义”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将迎来重大利好,基础软件关键技术加快突破,技术转化成果数量将不断增加;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通信、信息安全等传统优势软件创新发展能力将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将实现突破。此外,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呈现出定制化趋势,庞大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将促使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软件业收入规模预期将持续升高。

(二)工业软件发展将进入重大机遇期

工业软件发展一直是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工业软件发展将进入窗口期。

南京工业软件发展基础较好,提出将工业软件作为撬动“万亿”目标的新支点,出台《关于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重点聚焦工具软件、关键工业控制软件、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软件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工业软件创新成果将不断涌现,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将不断提升,工业软件相关企业实力将不断增强,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加,工业软件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得到提质增效。

(三)软件行业的应用场景将不断细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金融、交通、文旅等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速度不断提升,工业类、政务类、金融服务类、能源管控类、智能交通类、信息安全类、文化娱乐类、智慧生活类等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软件将不断涌现,软件业的专业化细分趋势将逐渐显现。

南京始终将制造业作为软件业的首

要应用领域,未来将不断开放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相关创新应用场景,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金融服务方面,南京将围绕智能客服、智能交易、智能风控等领域打造应用场景;在文化娱乐方面,南京将围绕新型文化产品制作与文化产品消费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在智慧生活方面,南京将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四)软件园区发展能级将不断增强

软件园区是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汇集政策、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资源,集聚众多重点软件品牌和骨干龙头企业。

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例,作为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的核心区和标志区,中国软件谷将以建成国家首批中国软件名园为目标,立足于软件产业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元宇宙和工业软件新赛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向数字谷转型升级,园区“6+2+N”产业体系和“3+3+3”软件产业体系将更加成熟。

此外,软件谷将进一步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培育出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产业将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园区发展能级将持续壮大。

四、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

(一)构建产学研政合一的软件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软件行业技术周期短,技术迭代快,需要构建能够实现快速响应的创新体系。

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共同建设以研发新技术为重点任务的平台和机制,使学院和企业的职能在创新中相互渗透,促进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转化。在传统的产学研上,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创新系统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创新投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创新成果,完善推动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通过合理的创新政策工具支持创新系统的运转。

(二)建设保障资源配置的软件产业市场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双重发展机制。

政府作为市场制度的供给者,要利用功能性的政策,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的作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防止软件企业利用产品绑定形式进行市场垄断。

同时,要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在企业公平获取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变革、优化管理体系,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软件产业发展路径。

(三)培育促进资源聚合的软件产业生态系统

建立产业链上各环节软件企业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企业资源共享,拓宽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提升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优化软件产业生态系统中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强化创新链的内在联系,提高生产、物流、销售、售后、采购、管理等各个关联环节之间的效率。通过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软件产业链上下游联系,实现系统内部数据、知识以及技术共享,实现跨主体之间的协作,促进企业之间的研发创新合作,提升软件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建立吸引人才集聚的软件产业人才制度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要吸纳高端技术人才,也要引入创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引入国际高端人才,重点从引入外资转移到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并通过相应的配套制度留住人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比例,解决高端人才的高价位薪资,强化用于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种平台,充分发挥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出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科研人才以及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形成软件产业复合型人才体系。(文︱李梦柔 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