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东数西算”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东数西算”能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海量数据与有限算力之间的矛盾、东西部区域算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数据中心粗放式建设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3-05-22 14:16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陈耿宣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东数西算”能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海量数据与有限算力之间的矛盾、东西部区域算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数据中心粗放式建设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

“东数西算”工程是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主动构建算力结构新格局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统筹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同时,“东数西算”是全国布局数字经济建设的开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一、“东数西算”的必要性

(一)应对迅猛增长的海量数据与有限算力之间的矛盾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背后重要的资源依托和设施基础,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动力,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竞争焦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5G、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部署,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爆发了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与此同时,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应用需要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算力水平难以与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所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相匹配。“东数西算”工程将承担算力任务的数据中心从东部向西部布局转移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算力供需结构的方式提升我国的算力水平。

(二)应对东西部算力供需与数据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东西部数据与算力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一是数据要素配置结构型失衡。东中西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不充分,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投入不足,网络宽带、电网配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二是算力供需失衡。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大,产业之间竞争激烈,算力供不应求限制了东部地区产业进一步扩张和创新,西部地区算力资源丰富但低端化的产业使得算力供大于求;三是资源结构失衡。数据中心耗能高,东部地区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资源日趋紧张,限制数据中心发展,而西部地区能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广人稀,适宜修建数据中心,利于散热、节能等,从而降低成本。“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政策性的全国算力网络布局,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来改善东西部数据要素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协调缓解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

(三)应对数据中心粗放式建设与数字产业化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内旧数据中心最早多由各大企业为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而分散建设,碎片化、粗放式的建设特点使其存在高耗能、低功效等弊端,且较长的建设周期、复杂的运维管理和过高的运行成本,并不符合企业技术和产品快速升级迭代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各地分散建设数据中心会造成同质化重复建设的问题,不能发挥协同共享的倍增效应。且数据中心的类型单一,无法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高速发展。相比之下,“东数西算”工程集中建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实现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使得数据中心之间互联互通,降低了服务器资源使用成本,从而降低下游企业的算力使用成本。

二、“东数西算”助力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

(一)集约规模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聚集效应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集聚效应能推动技术突破,推进“卡脖子”关键节点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建设;二是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通应用。“东数西算”带来数据的跨域流动为构建数据要素底座,激活数字要素创造了条件;三是实现产业聚集和生产要素聚集。“东数西算”工程吸引大数据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数据中心落地,带动西部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同时人才、资金、物流等也随着数据和信息要素一同往西部聚集;四是有利于政策集中。“东数西算”聚集性的枢纽和集群建设有利于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算力相关政策并形成算力政策体系,有利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金融工具的支持。

(二)算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发展

一是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东数西算”是对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的优化,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数据中心在前端不断突破技术,在后方稳定运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算力充足供应,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中游数据加工成本,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二是数字化延伸拓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下游数据应用场景和场景的数字化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下游新型消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规模化。数据要素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其他生产要素能提升其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加产业链的附加价值;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西部地区依托数据中心的建设会衍生和培育大批数字产业,促进数据中心上游设备制造业发展,东部地区可以缓解算力资源紧张局势,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将资源优先集中用于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

(三)落实双碳要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转型

西部地区能源清洁可再生,在弃风弃光地区修建数据中心集群可以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风冷技术冷却机房,可再生能源供电,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降低用电损耗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损耗,从而减少碳排放。“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可以强化能源布局联动,协调安排耗能指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开发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绿色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建设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链以及低碳、脱碳供应链,构建完整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把握“东数西算”机遇加快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

(一)加强东西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协作

一是探索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建立东西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模式,加强西部上游算力资源和东部下游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数据驱动东西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生态释放倍增效应;二是联合“西电东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就近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促进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在保障东部算力供给的同时降低用电运输损耗,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三是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有效转移。要增强数据中心及其产业的影响力,以数据中心产业长链带动上下游大规模投资,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由东向西有效转移,推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聚焦强链补链用好产业转移合作平台,承接优势资源。

(二)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数实融合

一是提供算力的企业提升算力服务水平。依托数据中心研究数据运营的增值空间,加快实现云网协同,积极融入算力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整合资源,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二是使用算力的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行帮助中小企业使用算力的政府补贴如“算力券”。增强对数字型龙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和信息流打通;三是加强算力产业自身发展。规划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和算力产业的协调发展,打造多元算力的超级智算平台,完善多算力集群运营和运维服务,完善算力产业的发展路径,建立算力产业培育机制,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

(三)健全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一是不断破除数据流通、数据共享、跨行业跨地区流通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数据要素统计核算机制、数据跨区域存储机制,降低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成本;二是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结合,扩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的作用。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效的资源调度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协调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矛盾。建立完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实现数据的高水平开放,在推动数据开放的同时明确数据开放的责任主体,在推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同时加强数据产权保护,在开发经营数据产品、构建数据交易平台时加强对数据来源的审核和登记。

(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治理水平

一是改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提升算力和数据相关的政务服务水平、效率水平和透明度,构建数字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打造数字服务平台。算力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精准供需匹配,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数字服务体系,促进信息系统与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升级,提升“东数西算”工程的地方收益和企业主体使用体验;三是多部门协作联合发力。

(五)产业链供应链要素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攻克技术短板,减少高端和关键环节对外依赖,加强科研成果的市场创新型应用;二是大力培养人才。中西部地区同步“东数西算”工程提升人才储备,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并落实配套福利政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围绕数据算力提升展开合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资活动。强化对数据中心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文︱陈耿宣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