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赛迪观点:深化校企合作发挥软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01 09:22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赛迪智库

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软件发展面临人才需求规模大、要求实、见效快等新形势,抓好软件职业教育至关重要。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发现,相较于高等教育,软件职业教育在专业设臵、师资能力和教学实践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要充分发挥软件职业教育的作用,就必须用好企业资源,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从构建多元化软件职教体系、组建校企联合师资队伍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发力。

一、软件职业教育对软件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软件职业教育人才输出量大,有助于缓解软件企业招聘难问题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存在人才缺口大、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软件企业普遍面临招聘困扰。一方面,行业人才缺口大。近三年我国软件从业人员增速总体在5%左右,相比于软件业务收入15%的增速有较大差距,我国软件领域人才缺口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据《关键软件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预测,到2025年,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将达到890万人,新增人才缺口约为192万人。另一方面,高薪行业虹吸会进一步分流人才。调研显示,软件专业生源大多流向电商、游戏、金融等资本雄厚领域。近期,互联网行业受反垄断政策影响人员优化力度加大,人才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热点领域“迁徙”趋势初显。

软件职业教育兼具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软件行业人才匮乏窘境。在学历职业教育方面,专科毕业生数量逐年稳定增长,教育部已批准34所学校开展职教本科试点,进一步拓宽包括软件专业在内的高技术人才供给渠道。在非学历职业培训方面,以软件开发为主的IT培训市场连续数年快速增长。据多鲸教育研究院预计,2022年IT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吸引社会教育资源向软件领域汇聚。

(二)软件职业教育以技术技能为根本,贴合软件业重实践的需求

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理论扎实的架构师或研发经理,还需要熟练掌握开发、测试、维护或运营等一系列流程化工作技能的基础技能型人才。调研显示,仅测试和运维相关岗位在软件企业的平均占比已达36.7%。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软件从业人员中本科生及以上占比超过80%,本科以下基础技能型人才占比不足20%,现有人才结构与产业实际需求错配问题突出,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急需扩充。

此外,当前软件企业越来越重视软件产业人才的实战能力,从企业招聘现状看,大多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均需要一段时间的再学习和适应,才能掌握工作所需实战技能。对重点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在半年内熟练掌握工作所需技能的比例不足30%。

软件职业教育以基础技能培训和实战教学为导向,“工学一体化”课程设臵更注重软件人才基础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在与企业用人需求有效对接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迅速上手”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有效缩短毕业生初入职场的过渡期。

(三)软件职业教育开放式、短平快培训的特点,可提升多技能软件人才培养效率

随着数字时代加速发展,软件作为数字世界之“魂”,其技术更新升级速度以及向其他行业的融合渗透不断加快,这就对从事软件工作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软件技术升级对软件人才知识更新提出要求。由于软件技术更新迅速、产品种类多样、应用场景丰富,软件人才平均3-5年就需对自身的开发技能进行至少一次全面更新,开放式的软件职业培训为人才知识更新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行业融合进程对相关人才软件能力提出要求。伴随“软件定义”扩展进程加快,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着跨领域技术产品创新、业务流程重构和产业模式变革,加速软件人才向泛在化、融合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各行业对具备一定程度软件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需要旺盛。

二、深化校企合作,破解软件职业教育困境

(一)以企业需求为主导,解决软件专业设置“大而全”问题

软件职业教育专业设臵的“大而全”带来了职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课程体系陈旧等问题,直接后果是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一是办学特色不突出。近些年由于包含软件职业教育在内的职教就业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专升本力度,更加强化学生的理论教育,降低了对技术技能的培训要求,进而削弱了软件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软件企业作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一线”主体,对产业发展最新态势更加了解,清晰行业最新技术方向和产业人才需求,亟需深度参与到软件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中来,突出软件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建立起与职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二是专业设臵同质化。软件职业教育在专业设臵时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在产业热点出现时“一涌而上”开设新兴热点专业,但课程设臵重合度较高,且由于校企对接不充分,人才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难以分辨,导致专业定位不突出,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企业真实需求有出入。企业可从参与或指导软件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臵着手,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提升软件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三是课程体系更新慢。软件行业技术升级快,在保证人才培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需不断迭代新的课程。但当前,软件职业教育教材吸纳行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编制软件职业教育教材的积极性,将行业需求及时反映在教材中,改变软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往泛而不精、杂而不新的特征,加快建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二)强化企业深度参与,填补师资能力“跟不上”的缺口

当前,软件职业教育存在全职师资知识体系陈旧、兼职师资积极性较差等问题,师资能力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一是职业应用型师资匮乏。软件行业知识升级快,要求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同时软件行业薪酬相对其他行业较高,软件职业教育吸引、留住优秀教师难度大,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据调研反映,部分软件职业教育教师受自身意愿低和知识获取渠道少的影响,前沿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基础教材知识为主,难以将行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充分的技术及项目实践能力,对软件行业一线实际需求把握度高,其深度参与软件职业教育教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同时,能有效实现应用型师资增容,解决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二是兼职导师积极性不高。兼职导师基本模式是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挂职,由于企业考核导向与教学目标不统一,员工对承担教师岗位实践的意愿不强烈,双导师团队构建难以稳定。同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也进一步影响了教学效果。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年报》显示,多家软件企业反映企业与软件职业教育融合不深,致使企业与学校教师的互聘交流、课程和行业技术体系出现了对接难题。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兼职导师选拔,强化职业教学中兼职导师角色,注重构建与企业兼职导师职责和身份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在调动兼职导师深度参与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壮大软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丰富岗位技能教育培养模式,推动教学实践“两张皮”合二为一

软件职业教育作为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机构,当前在实践机制创新、实践场景开拓和实践引导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创新机制尚在探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创新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问题。软件职业教育实践机制的创新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牵头搭建校企联合培养管理平台,成立现代学徒制管理团队,联合职校共同制定学徒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应积极推行“1+X”证书,提高证书含金量和认可度,真正培养和输送企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型人才。二是实训场景仍需丰富。当前,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专业,但相关应用场景、实验设备未能及时跟进,学生难以体验到真实项目应用情景。企业可为软件职业教育提供真实项目作为软件实训课程教学案例,同时,根据教学场景及课程学时及时调整实训场景内容,推动软件职业教育理论与技能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三是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校企双方对于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院校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主要体现在软件专业技能方面,而企业则主要通过学生实习期间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更加注重的是适应工作的能力。比如,调研发现开设小程序开发实训课程本应考核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而该课程却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企业应主动联合职业院校探索建立软件职业教育新的评价体系,根据校企“双主体培养”特点,将企业人才实际需求与软件职教教学评价相结合,着力构建完善统一的学生评价标准。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stat
Baidu
map